——为什么要学习杨善洲
面对杨善洲,很多人既崇敬又不解。崇敬,是因为杨善洲行得正,坐得直,一辈子做好人,一辈子做好官。不解,是因为杨善洲对自己,对家人,对身边人,都很严格,甚至严格得很“苛刻”,苛刻得有些“不近人情”。
按照世俗的眼光看,这样的想法一点都不奇怪。可不是么?作为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的官不小,但操劳了一辈子,都是为别人忙碌,生前没有搞任何特殊待遇,身后留下的家也再普通不过:简陋的几间砖瓦房,老伴一直是农村户口,女儿在山区务农、教书……
怎么解开这样的“不解”?杨善洲说,“不管在什么位置上,都要为群众着想”,“我手中是有权,但它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在我这里没有‘后门’这回事”,“如果说共产党人有职业病,这个病就是‘自讨苦吃’”。
杨善洲的“道理”是这么讲的,他的“事情”也是这么做的。有一次,他去龙陵县调研,在当地县委食堂吃了顿饭,三菜一汤一共6.5元。当地负责人结了账。后来杨善洲得知情况后,硬是让秘书买票乘车补交了饭钱。秘书想不通:为了交6.5元,花了33.5元的费用,很不划算。而杨善洲的“账”是这样算的:“我们机关干部下乡,这里吃一顿、那里吃一顿,拍拍屁股就走,剩下的账谁去付?最后还不是摊到老百姓身上!”
从这么一笔小账里,我们看到的是,杨善洲算的是大账——共产党员做人做事就是要始终坚持原则,始终保持本色,始终牢记宗旨。不错,从表面上看,为了6块多钱花上33块多钱,是不划算,但这里面体现的恰恰是信仰问题、原则问题和修养问题。一个共产党员,只有在这些问题上的认识和坚持深入到骨子里,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迷惑、不妥协,才能在关键时刻不放弃、不动摇;否则,付出的代价就不是“33.5元”那么简单了。
这也是焦裕禄、孔繁森、沈浩等模范身上的共同特点。只看表面,他们也许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近人情”,但根本上,他们正是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做人做事。为什么他们值得学习?就是因为他们发扬了共产党员的优良传统,体现了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无论革命年代还是建设时期,时代在变,环境在变,但他们的本质却从未改变。
党的经典文献《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说:“我们的党员,不但要在艰苦的、困难的以至失败的革命实践中来锻炼自己,加紧自己的修养,而且要在顺利的、成功的、胜利的革命实践中来锻炼自己,加紧自己的修养。”
当年,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也告诫:“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因而,像杨善洲他们那样当共产党员,确实要一辈子“自讨苦吃”,确实要一辈子“加紧自己的修养”。当今时代,整体社会的急速转型,利益格局的深刻变迁,思想意识的多元多样,都给共产党员的修养提出了严格要求。读到榜样们的故事时,我们多从共产党员修养的角度多问“为什么”,就能更好地理解和学习他们。
实事求是地说,现实中,有些人不能理解也不愿意去学习榜样。在他们看来,坚持原则是“傻瓜”,投机取巧是“能力”,搞腐败东窗事发就是“后台不硬”。入党为什么,当干部做什么,身后留什么……在这些问题上,有些党员干部沦为了极端??现实主义者和功利主义者。他们对自己很宽容,所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行私情谋私利,醉心于捞个盆满钵满;他们对身边人很放纵,所以“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把结党营私当成了“家族化”的生意经;他们对是非很漠然,所以信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以腐败为“民俗”,心安理得堕落成贪腐分子。近些年,形形色色的腐败屡见不鲜,直接透露出党员干部的社会形象在有些地方到了颇为糟糕的程度,党性修养的脆弱在有些人身上到了令人忧虑的地步。
对于这股子歪风邪气,杨善洲等榜样称得上是一剂“清醒剂”。我们学习他们,不是让自己感动一阵子,而要像他们那样坚守一辈子。学习不是为了摆样子、走形式,而是真正加强修养、自我提升的过程。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而需要每个党员“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长时间地磨砺再磨砺。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90年来,正是有了一批又一批像杨善洲这样的好党员好干部,我们的事业才有了蓬勃生机和活力。学习他们,继承和发扬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优秀品质,是时代的需要,是人民的要求,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当前,创先争优活动??在全国开展,每一位共产党员都应以此为契机,身体力行,保持本色,坚持。 (摘自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