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部(党校)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层组织 - 基层组织动态 - 正文
科技处党支部召开本年度政治理论学习部署安排暨《民法典》学习活动
发布时间:20-06-16 16:29 点击: / 次

6月15日上午,科技处党支部召开本年度政治理论学习部署安排暨《民法典》学习活动,副校长李鹏飞作为一名党员参加会议,联系科技处的机关党委委员、研究生院院长刘晓喆参加会议,科技处党支部书记朱耀麟主持会议。

首先,朱耀麟对科技处党支部本年度政治理论学习安排进行了部署安排,根据机关党委的统一要求,本年度支部工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上级各项重大决策部署,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科技处将以落实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为基本依托,以解决问题、发挥作用为基本目标,用党章党规规范党组织和党员行为,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2019年,科技处被评为机关作风建设工作示范单位,科技处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成果,积极落实“四项制度”,持续推进作风建设,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为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强化我校科技支撑、提升我校科研发展提供保证。本年度,支部工作将通过集体学习研讨、个人自主学习、以及实践教育等方式展开理论学习,重点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的重要讲话精神等专题内容。

随后,鱼园同志领学了《民法典》。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新中国截至目前体量最为庞大的法律,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它的出台,意味着现行的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侵权责任法全部“消亡”。《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民法典》是保护私权利的法律汇总,某种意义上讲,《民法典》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也是公民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的编纂与出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进程中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断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支部其他同志也都一一分享和交流了自己的学习心得,大家表示,《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开启了我国公民权利保护的崭新时代,它充分体现了人民的需求,保障了人民的权益,用权利本位构建起整部法典的逻辑主线,必定能够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必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座“大厦”的重要支柱,必将为法治中国建设筑牢根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刘晓喆表示,此次参加科技处支部学习活动受益匪浅,作为高校的党员干部,要履行好立德树人职责,干在先,走在前,讲初心,担使命,把履职尽责落实到实现学校追赶超越的目标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

李鹏飞表示,支部工作需进一步丰富理论学习的形式和内容,今后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的自觉性,拓宽学习的途径,让“学”活起来,并坚持以“学”促“做”。他认为,学科建设是学校长期的、带根本性的战略任务,而科学研究在学科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科研工作在学科建设中处于关键位置,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创办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基础。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是密切联系又相互促进的组成部分。正确把握三者关系,不断完善机制,促进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协调发展,对于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撰稿:赵放审稿:朱耀麟)


上一条:西安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党委:知重负重聚合力 稳保就业在C位

下一条:机电工程学院党委组织师生党员收看《三秦楷模发布厅》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