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部(党校)
先进楷模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进楷模 - 正文
做自己人生的“锦鲤”——访材料工程学院2016级研究生张静同学
发布时间:19-05-10 10:44 点击: / 次

即将毕业的2016级研究生张静,在研究生毕业季开始之际,给自己的毕业季交了一份令人羡慕的答卷——她连续在SCI、 EI发表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包括SCI论文2篇,EI论文1篇,核心期刊1篇。身边出现了这样钻研学术的榜样,我们带大家一探究竟。

学霸初印象

初见张静,脑海中立马浮现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句子,与印象中的研究生的刻板形象不同,张静像一个邻家姐姐,笑容灿烂,亲切自然。阳光洒在她披散的长发上,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

通过大学本科四年的刻苦努力,张静以一名推免生的身份,进入材料工程学院复合材料设计与控制专业学习。说到这段推免的经历,还有一段小故事。

读本科的时候,给张静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苏晓磊老师,短短的几节课后,苏老师的渊博学识和平易近人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这位青年教师那里,她深切地感受到了材料学的魅力,心里更是对做“年轻有为”的新时代青年有了深刻的感悟。四年后,张静毅然选择本校保研,四年坚持不懈的努力让这个过程很顺利,同时,她也如愿选择了苏晓磊老师做自己研究生阶段的导师。

绽放在实验室里的年华

自研究生入学起,她就开始了与实验室朝夕相处的生活。她深知,读研这条路是一段自我鞭策、自我挑战、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的旅途。

每天早上不到八点,张静就早早来到实验室,准备一天实验所用的实验器材。她先是回顾昨天的实验过程,再认真记录当天的实验数据。同时,课题讨论也是每天必不可少的“工作餐”。周三的小组汇报讨论更是思想碰撞的大好时机——这个时候大家会把一周中遇到的问题和导师、同学沟通交流。两个小时的讨论会,因为大家积极性很高,时间总是延长再延长。

在张静看来,学好专业课程的同时,坚持阅读中外文献资料,积极参加一些高水平学术交流会议和学术讲座,也是了解学科前沿必不可少的功课。这让她对自己的研究领域和交叉学科有了更广泛的认识和更深入的了解,为课题研究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更树立了自己的专业信心。

在研一的课程结束后,张静得到导师苏晓磊推荐,以联合培养的形式到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课题研究与学习。研究所为研究者提供了宽松的科研环境与完备的实验平台,让张静有机会验证自己在专业领域的很多想法,探索材料技术未来更多的发展空间。

初到研究所,对仪器的使用一无所知,动辄上千万的仪器让张静无从下手。但是,研究所里“传帮带”的氛围解决了她的束手无策。在学长的帮助下,她从什么都不懂,到做起实验来得心应手,很快适应了研究所的环境。“只要你有困惑,学长们费尽心思,也要给你讲解明白。”

在研究所的一年里,有凌晨一点实验室的未眠,有清晨四点实验室的探索,有约不到实验的无奈,有实验数据不准确的沮丧……功崇惟志,业广惟勤,苦涩与煎熬的日子,反而充满了乐趣与挑战。张静收获很大,对科研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韧性。她看到了知识改变世界的力量以及梦想成就人生的无限可能。

在三年的研究生生涯中,张静先后获得过“2017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陕西省第三届研究生创新成果展三等奖”,以及“西安工程大学第二届研究生文献翻译大赛三等奖”。目前为止,她已发表论文4篇,包括SCI论文2篇、EI论文1篇、核心期刊论文1篇,其中3篇为第一作者,近期,她还有1篇SCI论文正在审稿中。

努力争做追梦人

越努力,越幸运。张静把一直以来激励自己的人生感言分享给学习学妹们——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三年研究生时光如白驹过隙般走过,张静即将迎来的人生新阶段。平凡的生活里,多忙多累,她都有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际云卷云舒的淡雅,在这份淡雅的背后,其实是一种励志要长风破浪的志气与抱负。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人生的“锦鲤”,让平凡的自己通过平凡的积累,变得不平凡、不普通。我们都是追梦人,在今天勇敢向未来报到。(撰稿:李慧敏 张琪 审核:戴新 )

上一条:95后护士驰援武汉65天,战疫一线火线入党 “我拥有了一个新身份:共产党员!”——记白衣天使孙姝妍

下一条:找回心与行的纯真与利落——访“见义勇为模范”曹承全同学

【关闭】